【非遗“潮”黔看】古法盗汗鸡“钱”景广阔
编者按:
我省非遗资源丰富、类别全面。近年来,各地深化文化旅游融合、文化科技融合,为非遗保护传承注入新活力新动力,并推动非遗创造性转化、创新性发展,让非遗真正潮起来、活起来、火起来,请跟随我们一起,走进非遗、了解非遗,感受非遗魅力。
一只矮脚鸡,一份中药包,烹制4小时,一道盗汗鸡非遗美食就新鲜出锅。
在黔西南州兴义市兴义商城网红街内,每天接到订单配送人员电话后,非遗盗汗鸡制作技艺第四代传承人张智勇就立即准备好中药包,清洗宰杀好的鸡肉,放入盗汗锅,开始烹制盗汗鸡。
张智勇在制作盗汗鸡。
“这些订单都是昨天电话联系过的,今天还得准备中午堂客的食材。”张智勇说,这几天旅发大会的热劲还在持续发力,经营的“盗汗鸡”店生意比往常要好,“忙得开心,说明游客、消费者认可盗汗鸡这道美食。”
盗汗,在医疗古籍《黄帝内经》和《本草纲目》中早有概述并定论为阴虚之症。在清朝咸丰年间,中医世家出身、张智勇的曾祖父张天银针对“盗汗”开展治疗研究。自古药食同源,为治疗“盗汗”这一症状,张天银自创一道隔水蒸鸡的药膳,用以中药配合开展食疗,盗汗鸡由此得名,烹制盗汗鸡的特殊器皿命名为“盗汗锅”。
盗汗锅。
盗汗鸡的制作,是由鸡肉、枸杞、竹荪、红枣、细辛等食材,经过土陶制的“盗汗锅”蒸制,在蒸制食物时不加水,蒸汽从夹壁内通过气孔进入蒸钵蒸熟原料,蒸汽上升遇到顶锅的冷气变成蒸馏水,滴落在蒸钵内的食物上。
“烹制时需要特别仔细,耗时也比较长。”张智勇说,不仅选择好的食材,盗汗鸡的制作技艺也需要随时留意。
游客品尝盗汗鸡。
近年来,凭借地理、气候、人文优势,黔西南州以文旅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,黔西南餐饮行业也朝气蓬勃。“‘大旅游’要配‘大餐饮’,盗汗鸡作为黔西南本地美食,要让游客在这里吃好、住好、玩好。”张智勇说,在旅游逐渐发展的同时,盗汗鸡、杠子面等黔西南非遗美食逐渐被外人熟知并给予好评。
时至中午,游客、外卖小哥等陆续来到店里,部分外卖订单处理好后,张智勇为来店品尝的游客端上一锅蒸煮好的盗汗鸡,香气弥漫,喝一口鸡汤后,起筷、入口,鸡皮入口即化,鸡肉鲜嫩。
制作好的盗汗鸡。
黔西南州“十佳百年美食”、“中国名菜”“贵州十大名菜”“中国食文化传承企业”“贵州老字号”、黔西南州第六批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……这些年,美食盗汗鸡和张智勇经营的“盗汗鸡”店,获得许多荣誉,结合现代企业管理,“盗汗鸡”品牌成为当地著名美食,盗汗鸡也迎来第五代传承人。
“黔西南的风景养人,药膳盗汗鸡也养人,我们要努力把古法汗蒸这门非遗技艺传承下去。”张智勇说,希望把贵州本土独有的这道黔菜盗汗鸡推向全国,让更多的游客、食客品尝这道美食。
文/图/视频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唐波